
我們上次說到,最“普通"的ODS柱似乎不耐強酸,不耐堿,不耐純水。
我們今天繼續:為什么ODS不耐純水?
談這個繞不開“相塌陷"這個詞。鑒于我們發現大家對“相塌陷"這個詞理解各異,為了便于討論,請先允許我們來說下月旭對其的理解:疏水的鍵合相在遇到高比例的水相時,由于兩相無法融合,固定相會發生“蜷縮"以盡量減少兩相之間接觸面積的現象,就如同水在荷葉上,或是在我們的沖鋒衣上會縮成一個球形的水珠一樣。這本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自然規律,可是我們卻發現有不少同行“談之色變",似乎這會造成多可怕的后果一樣。難道耐純水的ODS填料上的烷基鏈遇到純水就不會“相塌陷"了?那我們的工程師豈不是設計出“超自然"產品了?
事實顯然不是如此!除去少量做超大分子所使用的無孔硅膠,我們普遍使用的是多孔硅膠,為了實現最佳的分離效果,我們需要樣品、流動相與固定相三者充分接觸,這就需要我們的流動相可以做到攜帶樣品在填料孔中自由進出。由于兩相不融合的存在,可能導致流動相無法順利進入填料孔中,從而發生保留性能的變化。那怎么辦呢?其實不難想到,流動相是否可以順利進入填料孔中,應該是取決于孔內部的整體情況,而不是孔中某一個小部分的親水或者疏水情況。因此大伙所看到的種種填料設計,比如:降低主鏈的鍵合密度;在主鏈或是封尾引入極性基團(包括不封尾);增大孔徑……都可以使得我們的填料“更加親水"。
那這個孔的整體極性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真正的“親水"呢?很抱歉,我們還是不知道,同時我們也認為沒有必要知道。填料所標的孔徑僅僅是一個平均值,實際每個孔的直徑和形狀都不相同,再加上不同的使用溫度、柱壓等因素,我們認為大伙經常會問的“你們這個柱子水相比例最高能用到多少呀"這個問題應該由大家實際的實驗結果來決定,而不是聽取我們的一面之詞或是基于理論的一通分析。這里提一句題外話:對于大極性的化合物,親水ODS是不是一定保留比常規ODS強這個問題,結果還真不一定!其中的原因我們也進行過一些分析,由于涉及面比較廣,在這里就不展開了。大伙以后遇到大極性化合物的時候一定要多嘗試一些柱子,親水的和不親水的、都是親水但結構不同的……
一直到這里,我們發現“四大金剛"只出現了三個,沒錯,Ultimate XB-C18還沒有出現。這是最最普通的ODS,普通到我們自己內部都經常會打趣說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可是我們在這里其實忽略了一個大前提:普通ODS這個“普通"的概念是我們定義出來的。只要是ODS柱,都可以出現在USP的L1中。到底什么是最“普通"的ODS,我們并沒有找到一個非常
的定義。月旭也僅僅是習慣于將這款使用傳統硅膠,鍵合最常規的十八烷基硅烷鏈,采用三甲基氯硅烷封尾的“元老級"產品作為與其他產品進行比較的一個標準而已。我們經常會被問一個問題:我買Xtimate C18是不是就可以取代你們的XB-C18了?不好意思,真取代不了。由于硅膠基質的不同,兩款色譜柱在選擇性上經常會出現差別,尤其在弱酸性到中性條件下分析可電離化合物時,這種差別往往會尤為明顯。
我們還注意到了市場上一個普遍的“誤區":碳載量越大越好。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更高的碳載量意味著更高的鍵合密度,于是“更大的空間位阻,可以更有效地分離異構體"這一說法孕育而出。我們姑且不去評價這種說法的使用范圍有多大,當我們沒有分離異構體,或者說分離的異構體不是靠“空間位阻"能搞定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還是應該選擇更高鍵合密度的色譜柱呢?至少在我們看來,不應該。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為了宣傳而一味地只說它好,卻忽略了“空間位阻"本身是一種“阻力"這一事實,反映到實際應用中,它會影響我們的柱效。
了解Ultimate XS-C18的同行們一定都知道,其柱效和峰形是不如XB-C18的。盡管色譜柱有著諸多看似科學且客觀的技術指標,可這些僅僅能幫助我們判斷其大致的特點,而與色譜柱的好壞沒有關系,能讓我們判斷好與不好的
方法,是實際的使用結果。月旭長期的積累告訴我們,在什么硅膠上用多大的鍵合密度可以得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這個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市場反饋才能摸索到的平衡點。
因此在月旭看來,基于目前的技術,我們不應該去期待一款“全能"的色譜柱上市,而是通過“一套"色譜柱來達到一個“夠用"的效果。同時,我們也希望本文所分享的一些月旭理念能為大家后續使用色譜柱提供更多的思路。“四大金剛"沒有過時,他們是經典,值得我們去不斷發掘更多的應用場景!